搜索
河南工业 首页 地市 漯河 新闻 查看内容

纪念贾湖遗址发掘40周年暨第二届贾湖文化国际研讨会在漯河召开

2023-11-5 23:16| 查看: 425| 评论: 0

摘要: 11月4日上午,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河南省文物局、漯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纪念贾湖遗址发掘40周年暨第二届贾湖文化国际研讨会在漯河市举行。 ...

秋日的漯河,天高云淡,花果飘香,专家云集。114日上午,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河南省文物局、漯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纪念贾湖遗址发掘40周年暨第二届贾湖文化国际研讨会在漯河市举行。


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战营出席活动并宣布开幕。漯河市委副书记、市长黄钫,省文物局局长任伟,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发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邓建松,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刘莉分别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主任、学部委员王巍,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辽宁省文物局专家组组长郭大顺等来自海内外近百名专家学者围绕探源贾湖文化 寻根中华文明主题,共话贾湖遗址新发现。


黄钫在致辞中代表市四大班子向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向研讨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说,近年来,漯河市深入践行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大力加强贾湖遗址保护,积极推动各方加强对贾湖文化的学术研究,着力推介传播贾湖文化,合理利用贾湖文化。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发挥专长,推动贾湖遗址保护开发、贾湖文化学术研究取得更多丰硕的成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供更多的历史实证,为建设现代化漯河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本次活动为期三天,设置有学术报告会、贾湖遗址博物馆揭牌等活动,与会人员将亲临贾湖遗址博物馆礼乐之源基本陈列、贾湖遗址第九次发掘现场进行参观。中央党校、中国科学院等有关领导,省直部门相关负责同志,国内外考古、地理、科技界的专家学者等参加活动。

其间,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贾湖先民精神世界研究;贾湖文化来源与去向研究;贾湖文化在中华礼乐文明进程中的地位和价值研究;贾湖遗址保护与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等内容,展开讨论。


据贾湖遗址主要发掘者、主要研究者之一的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张居中介绍,贾湖遗址在中国音乐起源、农业起源、家畜起源、汉字起源以及原始宗教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里出土的多音阶骨笛、具有原始文字性质的符号、炭化稻米等备受学界关注。贾湖文化的创造者不仅是优秀的猎人、渔夫和工匠,还是优秀的音乐家,贾湖文化的发现,再现了淮河上游八、九千年前的辉煌。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说,据最新研究显示,贾湖遗址面积不止5万平方米,或超过6万平方米。另外,贾湖遗址核心区周围可能存在围沟一旦证实,这将成为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围沟遗址


美国斯坦福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教授刘莉表示,学界一般认为贾湖先民是采用蜂蜜和水果作为糖化剂来发酵酿酒。最新研究显示,贾湖先民酿制的酒应为曲酒,以大米为主要原料制曲,并加入其他谷物、多种野生块茎植物及坚果进行发酵酿制。

贾湖先民喝的酒更像今天的黄酒和红曲酒。刘莉说,这或许与当时稻米的北向传播有关系,贾湖遗址可能是这个传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欧盟中国委员会执行秘书长李争认为,对贾湖文化遗址定位礼乐之源太低了,这里是中华文明之源,世界文明之源,更是中华文明历史元年点!舞阳堪称世界文明和中华文化第一县!


据悉,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贾湖村,距今9000—7500年,是一处规模较大、保存完整、文化积淀极为丰厚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聚落遗址。遗址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初,从1983年至2013年,共进行了八次考古发掘。今年9月底,贾湖遗址启动第九次考古发掘,出土文物数量之多、品类之盛、制作之美、内涵之丰富,为全国其它同时期遗存所罕见,在这里发现了距今9000年、人类已知的最早可演奏乐器贾湖骨笛,发现的刻画文字符号、鼎形器、中国传统家畜驯养、水产鲤鱼养殖、水稻驯化、酿酒技术等,开创中国早期农业社会的许多创新发明,是实证中国万年文化史的重要遗迹。(杨昆龙 王中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