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我们村人大代表联络站成立以来,立足民生所需,广泛收集社情民意,以‘站点’为‘桥梁、以‘选区’为‘窗口’,围绕三‘问’,做好三‘答’,让群众找得到人、说得上话、议得成事,实现了代表联系群众零距离,打通了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着力推动形成‘群众常来、代表常在、实事常办’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新常态’。 ”近日,漯河市召陵区老窝镇宿寨二村人大代表周春祥说。 一问“我是谁”,答好代表履职考卷。作为人大代表,“代”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愿,“表”的是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首先要敢于亮身份,宿寨二村人大代表联络站进驻市级人大代表1名,区级人大代表3名,两级代表照片、姓名、单位职务及联系方式均在联络点显著位置公示,同时将代表二维码推送至选区村民微信群,让群众能更直接地了解代表,知晓“谁是代表”“代表在哪里”。其次,在农村人大代表家门口悬挂“人大代表户”,主动报家门,让老百姓感切切实实感受到“人大代表就在身边”,让代表工作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 二问“为了谁”,答好为民服务考卷。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为更好收集民情民意,二村人大代表联络站结合自身实际,建立“1+2+N”工作机制。“1”:即每月1次“代表接待日”,安排市区两级人大代表进点接待群众,听民声、汇民意、聚民智、解民忧;“2”:即每月2次“民情民意汇总”,积极拓展村民代表作用,组织村民代表成立覆盖全村的民情民意信息员队伍,每半月召开一次民情民意信息员会议,汇总近期民情民意,建立民情民意“台账”;“N”:即依托“两委”干部,利用村民微信群、群众上门等形式,随时收集民情民意。同时,利用“阳光村务”平台,及时将收集民情民意办理情况进行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三问“代表谁”,答好人民幸福考卷。办一件实事,造一方福泽;解一个难题,暖一片人心。二村人大代表联络站始终将解决问题作为代表联络工作的着力点,运用“六单”工作模式,建立群众意见诉求三级分类受理制度,严格规定办理时效,确保问题及时有效解决。一是即收即办。代表自身能够现场解答或协调解决的当场予以解决;二是周办。属于村级职权范围的群众意见,由代表书面或口头向村“两委”反馈,村“两委”指定专人在一周内答复;三是月办。属于乡镇职权范围内的问题和意见,由镇人大主席团提交镇人民政府,一个月内答复;超出乡镇职权范围的问题,由镇人大主席团以闭会期间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形式,提交区人大办理。2023年4月份,由二村人大代表联络站收集的民情民意沙河河堤老窝段升级改造建议,按照三级分类受理制度,二村人大代表联系站将此建议上报镇人大主席团,由镇人大主席团提交区人大,区人大领导高度重视,迅速安排部署,目前,全长17.4公里的河堤高标准公路已建成,并设有乐道,成为老窝镇又一张“新名片”和群众游玩打卡的新地标,得到人民群众一致好评。 打铁还需自身硬。“今年,我们将把宿寨二村人大代表联络站成功经验在全镇推广,坚持依法履职、主动作为,听民情、收民意、汇民智、解民困,不断增强联络点的凝聚力、影响力、服务力,切实把人大代表联络点打造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基地、汇集民生民意的场地、依法履职监督的阵地、推进基层治理创新的高地、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园地。”漯河市召陵区老窝镇党委书记张鹏勤说。(杨昆龙 王中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