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倒计时:5、4、3、2、1!网络短剧《1945这条路叫受降路》正式开机!”9月2日上午,漯河市源汇区开源河上街受降广场,秋高气爽,伴随着主持人洪亮的声音,微短剧《1945这条路叫受降路》开机正式拉开序幕。 出席开机仪式的领导有漯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文超、漯河市委网信办副主任黄卫民、漯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一级调研员宋玉卿、漯河市源汇区委宣传部部长齐琳等,河南海乐影业有限公司总经理、《1945这条路叫受降路》的编剧、出品人李博以及剧组主创团队及媒体代表共计100余人参加开机仪式。 中共漯河市源汇区委宣传部部长齐琳致 齐琳在致辞中表示:80年前的今天,中国军队在漯河山陕会馆接受日军投降,螺湾河畔的受降亭铭刻着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今天,我们以微短剧重启这段历史,就是要让受降路的记忆永远镌刻在民族心中——历史不容遗忘,和平来之不易,精神代代相传。中州抗战纪念馆作为全国唯一为抗日战争树碑立传的专题纪念馆,保存着受降亭原碑等珍贵文物,通过350余件抗战实物和上千幅历史图片,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中原儿女的英勇抗争。我们期待,这部剧能让观众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让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 漯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一级调研员宋玉卿讲话 宋玉卿强调,80年前,侵华日军在螺湾河镇签下投降书,受降路的每一块青石都镌刻着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精神;80年后,我们以微短剧的形式重启这段记忆,不仅是为了铭记历史,更是要以光影为媒,让漯河的文化基因、红色血脉焕发新生。这部剧选择漯河,正是因为这片土地既有厚重的历史积淀,又有鲜活的时代气息,能够为观众呈现一个真实而立体的中原故事。 河南海乐影业有限公司总经理、《1945这条路叫受降路》的编剧、出品人李博介绍这部剧的创作背景和过程 李博详细介绍了这部剧的创作背景和过程,他说:“这部剧是以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受降路”的诞生为宏大历史背景,聚焦于一册虚构的文化瑰宝《中华汉字源流谱》的惊险守护历程。我们试图通过悬疑紧张的叙事外壳,去包裹一个关于文化根脉、家国大义与平民英雄内核的故事。我们相信,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而“受降路”这三个字,本身就是一座矗立在中原大地上的精神丰碑,它所承载的胜利记忆与民族尊严,值得被以各种艺术形式不断传颂和铭记。这部剧的核心价值,就在于用现代视听语言唤醒深层的民族集体记忆,讴歌中华儿女守护文化根魂的不屈精神,这也是我们海乐影业作为文化企业的初心与追求。” 据悉,《1945这条路叫受降路》的创作,是漯河市推动文旅融合的创新突破。剧中将实地取景河上街景区抗战受降纪念广场、中州抗战纪念馆等红色地标,通过镜头还原漯河受降的历史场景;同时融入神州鸟园的生态元素,展现中原大地从烽火硝烟到生态繁荣的沧桑巨变。这不仅是一场文艺创作的盛会,更是漯河以文化引领旅游、借故事彰显城市的一次生动实践。该剧的拍摄,将成为宣传漯河独特文旅资源的重要契机,通过动人的故事唤醒历史印记,展现城市深层的文化魅力,从而推动文旅融合迈向新台阶,成为漯河文旅发展进程中一座崭新的里程碑。(王中山 姚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