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中国农历小暑与处暑之间的一段时间,它是一年中气温最高而且潮湿、闷热的日子。气温节节攀高,水稻田间的水要勤换,从而确保水稻生长的适宜温度。此外,田间工作要注意防暑,避开一天中温度最高时段,以及过度降温对身体造成损害……”7月17日,刚刚入伏不久,河南省淮滨县气象局云上淮滨APP专区,关于“三伏天”田间防护小知识就及时的发布了出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对气象信息的需求不断增长,随之而来,对气象知识的渴望也日益强烈。气象科普不仅是科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有着自身的重要性和独特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们对气象知识知之甚少,只知道天气预报对人们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有指导意义,而对气象灾害的破坏机理、如何防灾减灾等却不甚了解。通过‘线上+线下’相配合的方式,不断满足人们对气象知识日益增长的需求,从而提高青少年的科学兴趣、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促进气象事业的健康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该县气象局工作人员刘蓓蓓说。 为了更好的让大众走近气象、了解气象、应用气象,作为“i”科普教育基地的淮滨县气象局建设了气象科普馆,科普馆由9部分组成,分为伟人话气象、气象预警信号展厅、气象科普展厅、廉政文化教育厅、气象防灾减灾厅、节气文化展厅、气象科普体验区、党员活动室、红色教育厅。此外,还通过微信公众号、云上淮滨APP气象专区等新媒体平台,第一时间发布气象小知识,从而充分揭示气象奥秘、展示气象科技发展、普及防灾减灾知识。 “以前我们的气象科普主要以青少年为主,而对社会其他人群的宣传严重不足。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让我们认识到全民气象科普的重要性。充分利用气象科普宣传这一有力载体,使人们真正认识到气象对于人民生活、工农业生产、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为气象事业的延续、大众健康的保障、社会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该县气象局负责人卢中武说。(石洋洋 朱丝语) |